2021年9月中央八部门联合印发的《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,其中明确列出了“高端传感器、物联网芯片、物联网操作系统、新型短距离通信等关键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”等行动目标,为此,中科海微与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、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、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联合起草了《物联网操作系统微内核接口技术要求》团体标准。
经过公示后,该标准自2023年12月22日正式发布,2024年1月1日起实施。
01
发展现状&趋势
近年来、随着芯片、物联网传感器、无线通信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,智能设备开始逐渐打破智能手机一枝独秀的局面,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。
物联网和移动应用之间的边界逐渐被打破,同一个应用需要在物联网泛终端设备上运行和交互控制,为用户提供统一、智能、全场景的新型物联网应用体验。
预计到2025年,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754亿,潜在经济影响力达到2.7~6.2万亿美元,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。
02
当前问题&挑战
由于物联网泛终端的硬件形态各异,有着不同的物联网协议栈及软硬件实现。
当前物联网泛终端开发通常采用操作系统开发适配、集成物联协议,软件定制化开发的孤立模式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,面临如下挑战:
物联网泛终端设备形态各异,缺乏统一的硬件抽象:
不同硬件平台硬件能力、操作系统各有差异,硬件厂商需要针对不同平台以及厂商之间进行对接,系统开发成本较高。
此外,物联协议互通仅解决数据互通的问题,无法在系统层提供灵活的硬件互助能力,限制了物联网泛终端多设备的协同的应用实现和创新场景。
物联网新型应用生态,缺乏应用开发者基础:
智能手机生态应用量级通常为几百万级,得益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提供的统一硬件及应用框架接口,开发者能够以较小的成本进行应用开发与创新。
然而,当前物联网跨设备的应用开发过程中,缺乏统一的跨端及分布式框架及应用程序接口,开发者需要针对不同平台开发多个客户端,自定义协同和交互机制,开发难度大及开发成本高。
物联网泛终端场景下,用户的多端协同交互体验无法满足:
现有物联网泛终端硬件能力及在应用层无法复用,用户在多个物联设备下无法获得1+1>2的全场景体验和服务,导致使用者的新鲜期快速冷却。
03
解决方案&意义
为推动个人消费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,产业链需联合制定面向全场景的物联网泛终端操作系统标准,为物联网泛终端设备提供统一的操作系统底座,通过系统弹性部署方式,降低物联网泛终端厂家系统定制开发周期和成本。
在操作系统层,产业链需提供统一跨端用户程序框架及分布式能力接口,降低开发者进行多端协同创新应用的开发成本及难度,促进物联网创新应用生态发展,吸引消费者购买更多物联网泛终端产品和软件服务,从而带动更多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,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。
《物联网操作系统微内核接口技术要求》团体标准规定了物联网泛终端操作系统的总体框架,结合物联网泛终端操作系统相关特性,对其硬件抽象层、内核层、服务与组件层、应用层提出了技术要求。该标准适用于物联网泛终端操作系统的设计、开发与测试,也为泛终端整机生产商、应用软件开发商、外设产品开发商的研发适配提供参考。
中科海微在团体标准的文件起草过程中,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研发和行业经验方面的优势,与行业顶尖的众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共同研讨、交流和协作。
通过本次团体标准文件的编制,中科海微为物联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,实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。